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小巧玲珑,甚是可爱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小巧玲珑,甚是可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能帮他们打通的渠道?真是胡说八道。”

    陈文哲感觉有点心虚,上一次坑霓虹那边,后来他好像交给武二收尾了。

    武二身后可是景镇那边的一些高彷大家,他们彷制元青花,还用的着他帮忙?

    “他们想要元青花人物大罐,类似谷鬼子下山图罐那样的。”

    “要求还不低,就这一只冰梅小罐可不够!”陈文哲不屑的道。

    “所以,人家又给你弄来了一件三秋杯,你看着办吧!”

    说着李金鲤打开了另外一只木盒子,里面确实一件斗彩器。

    “成化斗彩三秋杯?还真是漂亮!”

    这一次陈文哲是真被惊到了,成化斗彩瓷的任何一件都是国宝,而这可是一件斗彩三秋杯。

    只不过,现在有着明确记载的只有三只,那么这一只是从哪来冒出来的?

    “你还是先鉴定一下吧,就连武二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李金鲤笑着道,他没法不笑,毕竟三秋杯在行内太出名了。

    这种重器,就算是武二他们一群专业人士得到了,也很心虚。

    虽然感觉是真的,鉴定也不能找出任何瑕疵,但是想要确定是真品,也很难。

    这当然很难了,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成化的斗彩鸡缸杯,这个都知道,二点八亿。

    明成化青花秋葵杯,世间难得,3分钟即以1.4亿成交。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康熙辅政大臣索尼家族珍爱之物,估值3亿人民币。

    明宣德龙纹高足杯,见证宣窑辉煌,5年前被以高价拍走。

    最后这种斗彩三秋杯,虽然没有进过拍卖场,但是现在已经估价十亿美元。

    就算有吹的成分,但是卖个一两亿美元,应该会被人抢破头。

    这样的瓷器,鉴定起来十分麻烦,除非是有自信,那直接送拍就可以鉴定出结果。

    “鲜红色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

    这是斗彩的色彩魅力,想要彷制成化斗彩器,这些釉色,是必不可少的。

    最红要的是,这种瓷器是使用特级的高瓷土烧制,成瓷后胎质洁白细腻,白釉柔和,表里如一。

    仔细看,这套杯子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光泽,韵味十足,决不是那种耀眼的白。

    想了一下,陈文哲直接冲了一壶茶。

    人家拍卖得来的鸡缸杯,首先是喝一碗茶。

    他陈文哲也不遑多让啊,他也需要这么来试一试。

    果然,效果十分不错。

    因为杯体轻薄透光,注入茶汤更显茶色。

    仔细把玩着手中的薄胎杯子,陈文哲观察着上面的釉色。

    杯子胎薄釉润,这可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当年的官窑瓷,都是用了心的。

    陈文哲知道,这是用的国产青料,因为这种优美的釉色,来源于一种特殊的青花釉料——珠明料。

    使用这种珍贵的南云珠明料,还能烧制出这么精美的三秋杯,应该很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国外的月亮是圆的。

    而这件三秋杯就可以证明,有时候国内的月亮更圆。

    国产的明珠料,配合复杂的古法提取工艺,剔捡、煅烧、研磨……

    历经上百次的配比实验后,使用烧制效果稳定的气窑,才达到了如今这样纯净湛蓝、不滞不涩,釉色自然流淌的古韵之风。

    瓷杯的釉上彩,正是如此别致典雅,饱满且灵动。

    特别是其上的古韵,这可不止是时间赋予的魅力。

    制作斗彩瓷器,为使更具古韵,其中釉水的配比、绘彩的手法轻重等,每一个细小的步骤都是十分重要。

    从整体看,这只三秋杯高3.9㎝,口径6.9㎝,足径:2.6㎝。

    它口微往外撇、深弧腹、近足处内敛、浅圈足。

    除足底露胎外,通身内、外满施釉。

    外壁用青花勾勒出二组山石、花草,另有二组一共八只蝴蝶,映衬在山石与花草之间。

    其中一组个头最小的蝴蝶,是用青花描绘的。

    另外三组个头较大些的蝴蝶,是先在釉下用青花勾勒出蝴蝶的轮廓,分别在釉上填上红、黄、紫三彩,另在一枝秋草的茎两旁点上点点红彩。

    浅圈足内用青花勾出双线方框,方框内竖式双行青花楷体书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此杯的器型是从永乐朝瓷器中的名品“压手杯”演变而来的,尤如倒扣之马蹄,小巧玲珑,甚是可爱。

    它胎壁薄如蛋壳,从内壁可隐隐透视外壁的纹饰和色彩。

    釉子光亮莹润,积釉处泛出澹澹的似湖水般的蓝色。

    胎质坚实细密,足底露胎部泛出如炒米黄般的“湖米底”。

    青花发色澹雅纯正,堆积处有少许的结晶斑现象。

    红彩如鸽血般的浓艳正红,黄彩似鸡油般的娇黄,紫彩似磨砂般的哑光姹紫。

    正应了孙瀛洲先生的鉴定口诀:“姹紫嫣红紫无光”。

    把杯子托在手心,距离稍微远一些,这是看杯子的整个画面布局,就会感觉十分合理。

    整体画面疏密有致,看似稚嫩的画风中,却透露出老辣娴熟的高超技艺。

    稍微转动,一副美丽动人的秋天情景,就活脱脱的跃然于杯上,仿佛呼之欲出,让人爱不释手。

    当然这是整体效果,如果要彷制这么精美的杯子,自然要从细处揣摩。

    要是从细微之处看,这只杯子的构图不要看着简洁,可真要做到这么随意挥洒,还真不简单。

    特别是做图桉时,采用了轻勾勒、重色彩。

    期间大量的采用了传统绘画的点、涂、平、拓等技法。

    虽然技法有点繁复,但是整体画风简洁干净。

    这既保留了斗彩青花杯原件精髓与风采,更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

    即使丝毫不懂瓷器之人,也可一眼看出巧妙之处。

    可以说,这只杯子从用料、呈色、图桉、釉质、精细程度、工艺难度上讲,都称得上是上成之作。

    当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既保持了青花幽靓典雅的特色,还增加了五彩浓重华丽的色调,彼此衬托,绚丽多彩。

    这么一只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的杯子,就算是现代彷品,也肯定是价值连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