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梁仕容传记 > 第3章追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

    光阴似箭,岁月无情。

    转眼之间,梁仕容先生已到了“古稀”之年。

    2010年10月,一个金秋收获的季节。

    10月8日这天,天堂镇文化站站长房国军来电对笔者说:“九叔(梁仕容)找你。”

    在世上,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缘分。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正是这通电话,使笔者与阔别了16年的梁仕容又见面了。

    在天堂镇政府,只见梁仕容身穿休闲服,鼻梁上架着一副黑眼镜,沉着的步履中显出一番气派。

    “呵呵,九叔,原来你还很年轻。”甫一见面,笔者风趣地说。

    “九叔,我估你充其量60出头。”镇委书记伍树全也打趣地说。

    梁仕容笑着说:“还年轻?我已经73岁了,老了!”。

    在聊天中,梁仕容先生与我们提到的,最多的是他的人生感悟,而对于他自己的辉煌成就只是一笑而过。

    在聊天中,梁仕容先生和我们讲了一个《天堂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粤西云浮市内有一座云雾山,主峰高1080米。从这里向四面八方延伸几条山脉,其中一条西南走向,途经云安、新兴、阳春三县边陲。它穿田过峡,一起一伏,势如蛟龙腾跃,直到新兴县天堂地面,在一座建有观音阁的石山脚下戛然而止。

    据说曾有一个堪舆先生,从云雾山跟踪这条龙脉到此,认为这条龙脉的第一个结穴就在观音阁内。于是,堪舆先生就在观音阁附近观察,希望找到入穴通道。可是找来觅去,却不见一丝迹象,只见阁内最高一层,当中设有一佛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菩萨坐着莲花宝座,神态慈祥而又庄严。殿堂的后壁是一片光滑的石壁,殿前设香炉处是一个露天的天台。天台中心有一个瑶池,里面种莲。

    堪舆先生因为找不到通道,想用人工挖掘进入山腹。可是这山乱石嶙峋,不知从何着手。于是,他就进村询问,无意间,听到一段传说:

    很久以前,观音菩萨云游到此,看见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害怕世人因争夺此地引发械斗,就在山坡修建了一座观音阁。阁的天台有一瑶池,某年池里开了一株莲花,鲜艳夺目,人们都说这是观音菩萨显灵带来的祥瑞之气,因此,远近的人都前来膜拜祈福,香火不绝。但是,不晓得什么时候,这株莲花却不见了,至今下落不明。

    堪舆先生听了老汉的话,深知此花大有来头。

    一日,堪舆先生路过一户人家门前,发现屋里正厅设有一神龛,安放着祖先的纪念牌位,牌位旁边一花瓶插着一株莲花,莲花放射出一团红光。他征得屋主人的同意,将莲花拿下来鉴赏。只见这是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有碗口大小,花瓣特别厚,粉红颜色,好像红宝石雕出来的一样,虽然已蒙上一些尘埃,还是熠熠生辉。

    堪舆先生见屋主人是厚道人家,于是,如此这般对屋主人说了一番便飘然而去。

    再说,屋主人按照堪舆先生所说,上山把父亲的骨骸挖了回来,当夜捧着骨骸、拿着莲花就摸上观音阁,用莲花敲了三下石壁,石门果然自动移开,立时眼前金光闪耀,呈现一个洞天:

    前面矗立着一门玉石砌成的牌坊,飞龙走凤,雕刻优美,上书“天堂胜境”四个大字;牌坊后面是个大广场,广场四周隐约看见一些亭台楼阁,广场内有序地栽种各种鲜花,阵阵香气扑鼻;广场中心悬有一颗斗大的明珠,把广场照耀得如同白昼;广场后面连接三条大道,每条大道的路口都建有一个亭子。每个亭子挂着一块牌匾。居中一亭牌匾上书“天堂大道”,左边一亭牌匾上书“人才大道”,右边一亭牌匾上书“财富大道”。每条大道都连接一座山,登山时要上一百零八级阶梯才能到达山顶。沿着“天堂大道”走去可以直达天庭;沿着“人才大道”上到山顶,就是龙脉结穴所在;沿着“财富大道”上到山顶,只见上面整齐有序排列着一缸缸、一盆盆的财宝,有珍珠,有钻石,有翡翠玉石,有金条,有银元宝,碎花银子遍地皆是。这三座山风景优美,满山青松翠柏松涛起伏,山涧瀑布飞溅,仙鹤成群,有的在上空飞翔,有的在林中嬉戏,鸟语莺歌阵阵,山坡遍地鲜花,五彩缤纷,香风扑鼻,使人陶醉。据说“天堂”这个地名,就是因此以得名的。

    屋主人进入“天堂胜境”,首先走向左亭,沿着“人才大道”登上山顶,把祖先的骨骸放在那里,立刻转身下山,绕到右亭,沿着“财富大道”登上山顶,把珠宝满满装了两布袋,手中又拿了不少,飞快下山冲出洞门,放下已得的珠宝,想再转回去继续上山攫取。但是,只见原来已放在里面装着祖先骨骸的金埕却摆出了洞外。他怀疑是否有错,上前揭开金埕一看,发现骨骸一点不假。他想,大概我没有这个福分把祖先葬在这个福地吧,为今之计,只好多拿些金银珠宝,“贵”求不来,成为富翁也好。于是又沿着“财富大道”登上山顶,贪婪地又装满两袋珠宝冲出洞门,一看又傻眼了,刚才放在洞门外的珠宝却不见了。第三次进去一看,原来刚才放在洞门外的珠宝又回到了原位。他奔来走去,忙了大半夜,一点财宝也得不到。最后一次走进去时,石门已经轧轧响起来,他慌忙转身奔出来,一只脚差点被石门轧牢,等他头脑清醒时,才发现在匆忙之中,竟忘了把莲花拿出来。

    从此,观音阁的石门,再也没人开过。

    再说这一年,瑶池的蟠桃又熟了,西王母又邀请各方神仙到瑶池参加蟠桃盛会,天堂地区的朗岗仙姑、百(白)花仙姐都被邀请。她们应观音菩萨之约,结伴取道观音阁“天堂大道”前往瑶池赴会。蟠桃会结束后,玉皇大帝特别留下朗岗仙、百花仙了解天堂民间情况。

    当玉帝得知天堂地区是个苦旱区,那里的黎民,善良勤劳,但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很苦。平常年景,一日两餐也只能以稀粥度日,因此,那里被称为“吃粥区”。于是,玉帝传旨,天堂观音阁宝库开放三天。让天堂人得到一点好处,改善生活。

    观音阁“财富宝库”开放三天的消息传开,天堂人了。这时,官僚、豪绅等有权势的人,立刻行动起来,谋求大捞一把。他们组织人力,互相勾结串通,集会协商,按势力大小分成几个等级,再按等级分配库内金银财宝,把库内缸缸盆盆的财宝号上标记,写明归属。又派人把守洞门,不让百姓内进。因此,一般老百姓也只是空喜欢,望宝兴叹,待恶人把洞内的财宝搬清,守门的人撤走了,他们才敢进洞。当他们进得洞里,只见宝库空空如也。他们想,既无金银财宝,捡些洞内的碎石,土块之类的东西回家留作纪念,也不枉来一场。

    且说那些恶人把财宝搬回家后,有的把它放到铁柜里,有的还放到密窖里,可是隔了两天一查看,财宝却不翼而飞了。而普通百姓在库里拿回来的碎石、土块,回到家中却变成了各种农作物种籽。老百姓欢喜极了,因为这些种籽耐旱,有的还可以在冬天种植,遇到旱天,水稻插不下去时,就可以改种这些农作物。果树、花卉等还可以种在屋前、屋后及山坡上,有的作物很适合天堂地区的土质种植,后来成了天堂的特产。如红烟、果蔗、萝卜、大蒜、菜椒、土瓜等都是产量多,质地好又美味的农作物。

    天堂地区有了这些农作物种植,农民的生活从此得到了改善。大家也体会到,对待上天的赋予,不应该不劳而获,而要通过勤劳的双手去再把它变成财富。

    在聊天中,梁仕容表现出来的平和谦虚的态度让我们更愿意与他亲近,他几十年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和气度,让我们深深为之敬佩。

    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日子,对于挫折困难,梁仕容早就泰然处之。可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就算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大不了以天为盖地为席,何况还有一米八、一米九的人在我前面挡着,怎么样也压不倒我这个仅有一米七的人......”幽默风趣的谈话,无不显示着梁仕容先生年轻的心态和爽朗的性格。

    2

    梁仕容先生的才华,不但表现在出色的企业管理上,而且还体现在他的诗词歌赋中。

    梁仕容先生还是一位非常感性而有魅力的“诗人”。

    走进他的书房,我们可以看到,书架上的书籍品种繁多,贯通中外历史文法。业余时间,梁仕容先生喜欢吟诗作对,从一首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梁仕容先生深刻独到的人生感悟以及豁达乐观的心态。

    在众多的诗词歌赋中,最让他满意的是被他称之为“树榕心曲”的三首诗。

    其一

    一见同心系赤绳

    温柔妙曼桂兰馨

    荆钗裙布持家政

    雁翼娥眉立业成

    别抱衾稠容海量

    纵逢风雨念红英

    如今远隔天涯路

    永记宽怀一段情

    其二

    广寒素女回归后

    往事悠悠梦醒痕留

    独对银钩叹暮秋

    红颜知己难缘宥

    一语招尤云散风流

    侍看鸽联花萼楼

    其三

    眼底姿容心底爱

    胸怀真挚情如海

    年华短暂去难留

    盼得凤凰来塞外

    展翅飞翔善奉娘

    待余补过缘长在

    若然辞世别尘环

    万勿伤悲多感慨

    梁仕容先生的才华,还体现在他对佛家思想的精辟见解中。

    2011年春暖花开时节,梁仕容先生从广州回新兴拜访县委副书记梁国华,晚上下榻翔顺花园酒店。9点过后,梁书记有事先走了,要笔者留下来再陪陪梁仕容先生聊天。在品茗聊天中,笔者被梁仕容先生的渊博学识以及对禅宗六祖文化的透切理解所折服。

    我们从洪荒之初聊到盘古开天辟地;从周易聊到儒、道、佛……聊得十分投缘。梁仕容先生推崇佛家指出的人性最难以克服的三大弱点(无知、贪欲、憎恨)以及五大贡献(即非暴力、平等心、生死观、包容性、和谐论)。笔者想,这也许是梁仕容先生一生秉承的经世之道吧。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儒、道、佛三家。儒家首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具有同情心。社会之所以出现混乱,之所以出现道德败坏、私心严重的现象,是因为人们的良心善心丢失了,要把它找回来。所以孟子说‘有人养的鸡和狗丢失了,知道要去寻找,但是,有的人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悲哀呀!’这就引出了儒家所建立的道德文化、伦理与孝道文化,所以说,儒家文化是以道德、伦理、孝道为基本点的。”梁仕容先生侃侃而谈。

    “那么,我国佛家文化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问。

    “佛家即佛教,中国的佛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聊到这里,梁仕容先生呷了一口翔顺花园酒店特供的六祖禅茶,润了润喉:“说到佛教的中国化,应是我们新兴人的骄傲。因为出生于广东新州(现在新兴县)的惠能,使得发源于印度的佛教真正开始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并且使禅宗成为影响最深远、流传时间最长的中国佛教。”

    “惠能对于佛教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笔者拿起茶壶,为梁仕容先生斟了大半杯热茶后又问。

    梁仕容先生习惯地用左手拿起那杯清香四溢的六祖禅茶,品尝了几口,然后放下茶杯说:“我认为,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人都具有佛性。只要人人修身向佛,就可以立地成佛。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就将佛教大众化了;二是佛教的中国化。惠能认为只要人具有佛性并内心空灵无念,抛弃人间苦恼善恶就可立地成佛,不必再到西方世界去成佛。他说中国人成佛要去西方,那么西方人成佛又去哪里呢;三是创立顿悟成佛说。传统佛教(如北宗神秀)是讲究渐修成佛的,这就给予人们漫长而痛苦的修佛过程。而惠能认为只要人清静无为,无念无求,就到了佛的境界,而且成佛不必限于寺庙,在家里修炼也能成佛。惠能认为佛是悟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讲道:‘惠能否定传统偶像和陈规,勇于创新,并且把外来的宗教中国化,使之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创始人,亦是中国佛教的始祖。’”

    “那么,禅宗六祖文化对现代人究竟有什么用处呢?”笔者又问。

    “问得好!”梁仕容先生双手一拍道:“在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中国的历史。”

    战争之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先是洋务派人物引入西方科学技术,至“五四”时期,又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全面学习西方文明,与传统文化决裂。上世纪60一一70年代,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树欲静而风不止。改革开放后,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总之,近代以来,人们被时代的浪潮推揉着往前走。历史不再平静,昔日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已经很难找寻,代之而来的,是与现代都市综合症相联系的、极其紧张和压力极大的生存状态。远古的明月虽然还高高挂在天空,而大地山川已改,中国人记忆之中昔日的牧童吹箫暮霭里,浣妇挫衣山溪旁之悠闲的田园生活,早已被今日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所代替。尤其是现代都市,人人生活得这般紧张,那般压抑……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和谐而幸福的家庭,一个和谐而宁静的工作环境,但生存压力使人际的善意越来越小,每个人承受的生存压力于是越来越大。面对压力,西方科学无能为力,最新的科技电脑和网络无能为力,法律条文无能为力。

    解决这个如同拯救地球、消除环境污染一样的宏观难题的方法在哪里呢?这等于问?有没有办法使污染的河水重新变得洁净呢?梁仕容先生说到这里,欲言又止,双眼注视着笔者,似乎在反问。

    “能,只要方法得当。”笔者肯定地回答。

    “什么方法?”梁仕容先生紧追着问。

    “一种能使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变得宁静和谐的禅宗文化。不知对否?教请九叔指正。”笔者说完后,微笑着也来了个反问。

    “对!答得非常对!不愧是个文化人,有悟性。不妨对你说,这个问题我问了有几十人,能回答的无几人,答对的你算是第一人。”梁仕容先生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茶过三巡,人更兴奋。“六祖惠能,其禅学思想精华是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笔者颇有体会地说。

    “禅学的豁达是通向内心和人际和谐的坦途。”梁仕容先生概括得更直观、更进一步。

    “禅学是这样一种大道,它教导每一个人,世界便是我,我便是世界,世界美好我也美好,世界痛苦我也痛苦,人人都应该宁静地生活,自自然然地生活,如鱼在清水里,如云在蓝天上,如花盛开在阳春三月,如雪飘落在数九寒冬,顺乎自然、宁静地生活,与天空、与大地、与人、与动物、与静物和谐相处,和谐得如同鱼与水、云与天。如果人人心如明镜般通透,如湖水般平和,如高山般安祥,那么,上面列举的困扰着几乎每一个现代人的哪些无时不在的难题,也就被不知不觉地消除于每一个尚未萌发根芽的初始状态之中了。”听了梁仕容先生这么一点拨,笔者犹如醍醐灌顶。

    “但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竞争激烈,人们的妄想执著更为强烈,人心一念之间,就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两重天地。”梁仕容先生说到这里,举了一个例子:

    二年前,有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叫吴成来找我诉说心事:由于他不善于拉关系,跑官要官,因此,不但在原单位升职没有他的份,而且还被交流到一个偏远的山区镇。于是他抑郁、悲愤、消沉颓废。为消愁解闷,他未到新单位报到前,只身外出游览了几处名山大川。但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游客们的谈笑风生没能激发他的兴致,反而更令他落寞感叹;青山绿水,在他的眼里全无灵气与生机。他万念俱灰,决定最后去一座偶尔听过却不大出名的山,不是为了观赏,只为选择一个不为亲朋所知的地方去结束生命。当他到达那座山时,他惊呆了:光秃秃的山,只有一座简朴的古寺,哪有风光!却见游人如织,一律虔诚地顶礼膜拜。他从未到过佛门,觉得这些人的行为不可思议,便好奇地问他们为何来此山。尽管答说不一,但都表达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吴成既震惊又疑惑:人人都有希望,我却万念俱灰??我应该怎么办?

    后来,吴成无意中在那间古寺看到一本《六祖坛经》,于是,身不由己地翻开看了一遍。出乎他的意料,他竟然从中幡然醒悟,毅然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他说,是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使他明白了“看破、放下、自在”的禅机妙理,帮助他越过满目苍凉,转入了一片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在国破亲离中的悲怆。因为感时伤情,所以诗人因情生境,看到花也觉得‘溅泪’,听到鸟鸣也觉得惊心。从心理生发机制上说,这和我举例吴成因万念俱灰而满目苍凉是一致的。”梁仕容先生浅析着说。

    众生因妄想执著,为种种境所迷,心为追逐而流转。因贪、瞋、痴不断,就有喜、怒、哀、乐,迷时境转人,悟时人转境,境由心生和因境生情,都说明了人心的难以调治。

    禅宗文化正是疗救人心的一剂良方。有的人“一叶悲秋”,因为恐惧生命的短暂,耽虑人生中的失落;而禅宗文化可以从一片落叶中感悟出生命无常、万法皆空的真谛。古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实是出于人生苦短、追求不足的无奈;现代叶剑英元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诗句,则反映出一位生命充实、胸怀豁达的智者豪迈的情怀。所以说,迷时境转人,悟时人转境。

    对此,处于失意、迷茫中的人们,应该多抽点时间研读一下《六祖坛经》,从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中去感悟人生真谛。

    从吴成经历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人虽处名利凡尘也能脱却俗念,保持一颗平常的“真心”。以恬静、祥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可以做到“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就可以领悟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六祖慧能说过:“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我们相信,超越“满目苍凉”的境地,人人都可以进入“一片生机”的新境界!

    聊着聊着,不觉东方已露出片片鱼肚白。淡淡的晨雾朦朦胧胧,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似乎透着无限生机。

    梁仕容先生归纳:这便是禅宗六祖文化对现代人的有用之处。套用两句古语加以修改创新,禅学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你、我、他,正所谓:古禅不知今时人,今人可用古时禅。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3

    风景秀丽的莲塘村,距天堂镇2公里,辖4条自然村,420户人家,1650多人口。该村历来尚武崇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火烟相盖两省长,一河两岸九统领”指的就是在天堂镇内洞境内曾诞生过两位省长、九名将军。在九名将军中,莲塘村就诞生了其中的四名,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第一军军长梁鸿楷就诞生于莲塘村。因此,莲塘村一直享有“将军故里”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梁鸿楷(1887~1954年),陆军上将,字景云,广东新兴县天堂莲塘村人。20岁时,替人做店工。后到广州找工作,适遇清政府招募新军,便到广州沙河募兵站应招入伍,不久,进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加入同盟会,在陆军小学响应孙中山号召,参加革命军,历任班、排长,后来进入粤军教导团训练班,毕业后任连长职。跟随效忠孙中山革命。

    1917年,梁鸿楷奉命到粤军林虎部任营长,驻防燕塘,响应孙中山号召,进攻莫荣新督署。次年,升任新编粤军徐宗知部团长,驻防龙门。后在陈炯明部第1军任统领,参加援闽战争。不久回师广东,参加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的战斗。

    1920年11月,孙中山创立的粤军第1师在广州成立,梁鸿楷任第1旅旅长,参加讨桂战争。1922年3月,粤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邓铿被暗杀。梁鸿楷接受孙中山任命,正式担任粤军第1师师长,兼任广州卫戍区副司令。5月6日,梁鸿楷率领粤军第一师在韶关参加北伐誓师大会,这时,与孙中山意见不一的粤军司令陈炯明来电指令梁鸿楷率部“粤军第一师”返回广州与其一起违抗孙中山的北伐大计。在这关键时刻,梁鸿楷将军断然拒绝了陈炯明的指令。在参谋长李济深和邓演达、徐景唐等爱国将领的支持下,率领粤军第一师忠诚地跟随效忠孙中山挥师北伐。五月中旬,陈炯明公开违抗北伐,六月中旬授意部属叶举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即令前方北伐军班师回粤讨贼,粤军第一师,原属陈炯明掌管的粤军第一军部管。陈炯明虽然被罢免了粤军总司令一职(但仍任军部长),粤军第一师部分将领仍然听从陈炯明差遣。七月,粤军第一师在回师讨贼途中内部发生意见分歧,为避免内部火并,梁鸿楷与参谋长李济深及邓演达等将领商议后,决定将部队撤出行列。转入粤东龙川,河源一带地方,将部队作稳定整顿。粤军第一师三团团长陈修爵却倒戈叛投叶举,领兵攻打北伐军。北伐军在回师讨贼中前后受到夹击,程潜率部退入湖南,许崇智率部退入赣西,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得知前方北伐军回师广州平乱无望。换乘军舰前往上海,重新部署计划。广州也沦为陈炯明军队所占领。粤军第一师的拥孙派官兵亦受到陈军的攻击,负责韶关大本营警卫的张发奎率部退至始兴仙人洞据守,参谋长李济深也心灰意冷辞职去找陈炯明询问究竟。陈炯明则推说一切都是叶举所为,粤军第一师后被陈炯明收编。梁鸿楷因在五月拒绝陈炯明指令回师广州参与叛乱,和听从孙中山指令挥师北伐而遭受陈炯明追责问罪,粤军第一师由陈炯明委任李济深暂行代管。梁鸿楷因此不能公开露面,只能暗中团结第一师的拥孙派将领继续与陈炯明周旋。11月,整编后的第一师调往西江拦截滇桂联军东下讨陈,梁鸿楷复职后,得知张发奎隐居于始兴仙人洞后,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召其归队,张发奎收信后立即率部下山到广州整编后即前往西江与梁鸿楷会合,成为日后粤军第一师在西江起义的一支骨干力量。梁鸿楷后来与李济深、邓演达、张发奎、郭学云、徐景唐等将领共计策反陈炯明的活动,并写信推荐派遣邓演达为代表,秘密经香港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粤军第一师的情况,并请示孙中山的战略决策,孙中山深受感动,坚信亲手创立的粤军第一师仍然掌握在手,随之向邓演达传授部署计策带回给在逆境中领导粤军第一师的梁鸿楷和拥孙派将领。后来,梁鸿楷按邓演达的提议,把粤军第一师有革命倾向和拥护孙中山的大部分官兵编入第二团,聚集革命力量,然后分头准备,待机起义。1923年1月,梁鸿楷趁邓演达与叶举周旋之际,按孙中山的部署计划,率领粤军第一师在西江起义反陈,率部与滇桂联军组成西路讨贼军,彻底打败了粤西和广州附近的陈炯明军队,后以邓演达率领工兵营为先锋,率先攻入广州。使广州重新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大本营。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广州大元帅府亲自掌握军政大权。通过平定陈炯明部叛乱后,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梁鸿楷是一个忠诚于革命的将领,深情地写下:“疾风吹劲草,乱世识忠臣”题字赠予梁鸿楷。3月份,孙中山下令整编粤军,粤军第一师受命扩充中央直辖(讨贼军)第四军。梁鸿楷被孙中山晋升为第四军军长,指挥全军负责西江、北江一带防务。由李济深接任为粤军第一师师长。四月,西路讨贼军指挥官沈鸿英接受北洋军阀段祺瑞拉拢,派其旅长张希拭、黄振邦两旅占据肇庆。五月,梁鸿楷奉孙中山命令前往讨伐平乱。率领李济深第一师攻克清远后,沿三水直趋肇庆。在作战会议上,梁鸿楷与李济深、郑润琦、徐景唐、邓演达、张发奎等将领研究作战方案后,决定改由郑润琦的第三师攻打西门,李济深、徐景唐的第一师攻打东门。由邓演达带领工兵营挖坑道埋雷炸毁城墙,以张发奎担任督队官。于16日拂晓发动全线总攻。一举攻入肇庆把叛军全部消灭俘虏,并活捉了旅长黄振邦。然后乘胜收复英德及西江、云浮、封开、德庆各县。将粤北、粤西牢牢地掌握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之下。只有东江和惠州仍为陈炯明乱军盘踞。1924年初,孙中山把广东所部粤军(除陈炯明叛乱者外)重新统一编为建国粤军,许崇智为建国粤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为参谋长(后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为粤军总参谋长),梁鸿楷为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军长。1924年孙中山在追认邓仲元为陆军上将时,封授梁鸿楷、李福林为陆军上将。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时,抽调第一军骨干李济深,邓演达到黄埔军校任教协助办学。并指令梁鸿楷率领建国粤军第一军严密保卫广东,协助黄埔军校办学的顺利发展。1925年1月,梁鸿楷根据元帅府和孙中山的指令,抽调建国粤军第一军主力第一师参加东征,在东征军回师对刘、杨乱军平乱的同时,梁鸿楷根据廖仲恺的授意,率领建国粤军第一军所部奋力追截和严密围堵了刘、杨乱军北窜的去路和西逃的退路,迫使刘、杨乱军终成瓮中之鳖,使广州再次回到国民政府手中。8月下旬,梁鸿楷因“廖案”发生被诬告企图发动军变推翻国民政府无辜地被卷入“参与刺廖”涉嫌漩涡,遭拘捕入狱。广州城内立即充满紧张气氛,建国粤军司令许崇智表示不满和反对,粤军第一军全体官兵更为不满。一致持剑举枪反戈蒋介石,一场广东内战一触即发。建国粤军三个军的将领,除李福林少数投蒋,其余大多数从不听信蒋介石的发号施令。若当时素有实战经验的粤军联手与蒋介石辖下虽有教养素质的学生军及党卫军进行火拼(当时国民革命军刚开始组建,粤军还未有改编组建),强悍的粤军占尽地利人和之机。但广州和广东将陷入一场恶战。梁鸿楷深知其况,遂心抛开个人利益。于是梁鸿楷设法通知梁鸿林师长,严令梁鸿林回第一军下达指示命令,全军不得轻举妄动。深表自己是个清白之人,绝对没有密谋推翻国民政府,更没有参与买凶刺杀同僚手足廖仲恺,并表示愿意接受政府的一切审查。否则,将会被蒋介石定为挑起广东内战的罪名。宋庆龄得知梁鸿楷被捕后,即向老蒋提出干涉。梁鸿楷在宋庆龄的力保下避过一劫。后来在宋庆龄、何香凝的力保和各界人士言论的压力下,蒋介石对梁鸿楷无罪可定,最后,经“廖案审判委员会”裁定梁鸿楷无罪可定,梁鸿楷在无罪可定的情况下缴纳了保释金(报效费)后获释。梁鸿楷出狱后,宋庆龄和何香凝表示慰问,前粤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和众多将领表示惋惜。梁鸿楷则对他们讲述及分析了当时情况。当时广东北面有北洋军阀。东面有陈炯明乱军,西面有广西乱军,广东革命大本营处于反动势力的三面包围之中。如果广东发生内战,孙中山在广东辛苦创立的革命政权就会受到反动势力的趁火打劫,黎民百姓就会生灵涂炭。并耐心劝通引导和勉励部属各将领,要一切遵从孙中山的遗愿。为革命继续努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并寄望蒋介石真诚挑起继承孙中山北伐大计重担,为建设新民主中国不辜重任。后来北伐军在第二次北伐时,粤军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勇往直前,荣获“铁军”之称。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卖国求荣,拉拢邀请梁鸿楷担任广东省伪省长。梁鸿楷断然拒绝,严斥汪精卫,并表示作为军人不能上战场与日寇作战已十分遗憾,后来李济深也邀请梁鸿楷到广西协助组织抗日工作。但在重庆的蒋介石一双眼睛紧紧盯住梁鸿楷,深恐日后又有一股反蒋势力兴起。梁鸿楷在回复李济深时述析了此事,李济深表示理解。直至日军全部封锁中国海岸后,日军继续派兵进入缅甸扼断中国的唯一外国援华物资生命供应线。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十万远征军入缅作战。但由于盟军的配合不一,造成战场协调指挥不能统一,短短几个月,第一次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付出沉重损失,最后以千难万险的撤退而告终。在缅北和滇西准备反攻的时候,蒋介石在选用指挥官的时候,想起在家有勇猛作战和实战经验的梁鸿楷,于是召请梁鸿楷到重庆商量。见面叙旧时说,过去的是一场误会,并把汪精卫、李济深邀请梁鸿楷的事如盘倒出,同时赞扬梁鸿楷怒斥汪精卫的卖国行为。有维护党国和国家人民的热衷,并希望梁鸿楷重披戎衣,共上战场消灭日寇。梁鸿楷欣然答应,但希望蒋介石能让在过去粤军第一军的部属李济深、陈济棠、梁鸿林、梁休年、卓仁基、蒋光鼎、蔡廷楷等将领重返归队参与对日军作战。蒋介石听后眉头一皱,口头上答应研究研究。缅北反攻时,蒋介石派出郑洞国担任新一军军长指挥缅北反攻作战。在驻印军深入缅北反攻的同时,美国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向蒋介石发出要求发起滇西反攻的最后通牒。以配合缅北的反攻,蒋介石于是重新集结二十万中国远征军,把曾经被定为有通共嫌疑的卫立煌和梁鸿楷相作挑选。最后敲定由卫立煌担任滇西大反攻总指挥。后来吩咐梁鸿楷回家乡组织抗日力量,并告知已下令李汉魂通知新兴县政府每年拨稻谷三千斤给梁鸿楷作支用,重新委任梁鸿楷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梁鸿楷因老蒋的猜忌而失去重新披甲重返战场为国效力良机。梁鸿楷是宋庆龄第一个力保的军人将领,也是蒋介石从‘廖案’释放人员中唯一重新委任使用的军人将领。抗战胜利后,梁鸿楷从家乡搬回广州,时任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亲自到码头迎接。并定时到广州大南路梁鸿楷家处探望,亲切称呼梁鸿楷伯爷公要多多保重。梁鸿楷曾任广东省政府最高顾问,并在广州主持管理粤军第1师坟场。承办一些捐税。筹办粤军第一师遗族子弟学校,担任董事长。1947年他参加国民党"国大"代表竞选,1949年往香港前,梁鸿楷秘密将六儿子留在广州番禺邓仲元学校读书,其六儿子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事业中,默默贡献力量,孙子亦在1987年应征入伍。复员后转业到人民公安做一名人民卫士。尽心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梁鸿楷1953年因家属被扣押到台湾被迫无奈转赴台湾,在台湾被递补为国民党"国大"代表。1954年12月病故于台北。终年67岁。追悼大会由许崇智,张发奎担任正副主委,邓仲元夫人出席追悼大会。蒋介石亲笔题词“景云同志千古”。

    梁鸿楷在跟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戎马生涯中,坚定地继承邓仲元将军率领粤军第一师忠诚地跟随孙中山革命北伐,在北伐受挫期间顽强地团结第一师拥孙派将领,按照孙中山的部署计划,率领粤军第一师在西江起义反陈,率部与滇、桂军队联手组成西路讨贼军,彻底打败了粤西和广州附近的陈军,协助孙中山平定叛军、夺回广州。使广州重新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大本营,孙中山先生清楚了解。在广州大元帅府的讨贼庆功宴会后荣获孙中山亲笔题词“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相赠。在协助孙中山第三次建立国民政府中立下卓越战功。粤东军情紧急时,根据孙中山的指示,抽调粤军第一师前往增援,稳定了粤东局面。1925年1月,根据元帅府和孙中山的指令,抽调粤军第一师参加第一次东征,在东征军回师对刘、杨乱军平乱的同时,梁鸿楷按廖仲恺的授意,率领建国粤军第一军所部奋力追截和严密围堵了刘、杨乱军北窜的去路和西逃的退路,迫使刘、杨乱军终成瓮中之鳖,使广州再次回到国民政府手中。广大将领士兵有目共睹,但许多事情,却被许多人在某种程度上未能理解并导致误解。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人们重新了解和认识了早年忠诚跟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爱国将领——梁鸿楷将军。

    梁鸿楷有一子一女,儿子梁伯忠,现定居美国。女儿惠铭,现定居加拿大,惠铭女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于1987年捐资15万元人民币建莲塘小学,为纪念先父,把莲塘小学命名为梁鸿楷学校。

    梁鸿楷有一子一女,儿子梁伯忠,定居美国。女儿惠铭,定居加拿大,惠铭女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于1987年捐资建莲塘小学,为纪念先父,把莲塘小学命名为梁鸿楷学校。

    梁鸿楷将军在家乡天堂莲塘居住期间(1941年至1945年),蒋介石命令李汉槐,由其命令新兴县政府每年拨稻谷三千斤,作为补助梁鸿楷的生活费。

    梁鸿楷将军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冬月,捐资重修蓝坑金钟山丝线吊金钟(六十六世梁顺公太始祖)墓。

    还有:关于梁鸿楷将军捐资重修蓝坑金钟山丝线吊金钟墓,这与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有关。

    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顺德石肯(今佛山石肯)的梁姓客商,在阳春县经商不幸得了急病身亡。他的家人赶往阳春将他殓入棺材,运回顺德安葬。途经新兴县河头蓝坑村附近时,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风雨交集,当众人将棺木抬到一个避风处放下后,天气出现了更加剧烈的变化:强大的龙卷风,倾盆的暴雨,使人们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雨停风静,这时,丧者的家属却发觉停在这里的棺木不见踪迹了。于是,急忙四处搜寻,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丧者的家属发现有一条像是曳着重物在草地上拖行的痕迹,他们感到奇怪,就顺着这条草痕往前追寻,一直跟着行了几条山坳。在一座十分陡峻的山下,这条痕迹就一直向上伸延,他们就一路往上登,在接近山顶的地方见到有一堆似是蚂蚁翻松的土丘,隐约看见那口棺木就掩埋在土丘之下。

    他们站在掩埋棺木的地方,但见映入眼帘的是:远处群山起伏,两旁松柏葱郁,景色十分怡人,丧者家属心想,这里可能是一块风水福地。无独有偶,在丧者家属随行中,其中有一人精通地理风水,当他看到这座山山势奇陡,四周如峭壁,犹如一只大金钟,而单单就只有这里近山顶向北的地方有这一平缓的坡地,就像是金钟顶的耳梁处,真是一处难得的宝穴。于是,他对大家说:“我们就不用把棺材运回顺德了,由蚂蚁把棺材抬上来,于此结作称为天巧穴,坐干向坤,金龙在坤,天地定位。这是天之赐葬,乃发官贵之穴,出人有贵气有功名。

    后来,安葬在这里的顺德人梁姓客商,他的孙子梁储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进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入参机务,一度出任台阁首辅(丞相)。

    再说,梁鸿楷有一次在行军打仗的时候,遭到敌军的追击,带着部队撤回到新兴,路过河头蓝坑村时,见天色己晚便在这里驻扎。梁鸿楷正在驻地寻思军情,朦胧见有一个身穿古代服饰的老者邀请他出外面行走一下,梁鸿楷就跟着老者一路走入了山,在一间小屋里坐了下来,之后跟老者对弈棋,一直到天渐亮的时候,梁鸿楷就迷迷蒙蒙地睡着了。到他醒来的时候,发觉自己竟然是靠在金钟山下的一块大石旁睡着了,那老者已不知去向了,当他回到营地的时候才知道,他所带领的部队昨晚遭到敌军的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而他就非常感谢那位老者。后来经过多方查找,知道这里根本就没有那一个道骨仙风的老者,而在金钟山上却是有一个相传是明朝丞相梁储的祖坟,梁鸿楷就认为,就是那个古墓与他同姓的仙人指引他避过这一次的灭顶之灾。后来,梁鸿楷就派出一支部队专门来修葺这座古墓,将原来萧条败落的古墓重新以青砖圈碑,用灰沙扩阔墓台,并且将墓前的草坪拓宽成为能容下数百人的拜台自此,渐渐就传开金钟山上墓葬的不单是明朝丞相梁储的先人,而且已经成仙了,能为人消灾解难,于是就有远近各地,不同姓氏的人都来拜祭这座古墓。河头蓝坑金钟山因其风景秀美,且有一座传说是梁储阿爷的神仙祖坟,于是金钟山就成为了许多游客登高游山的好景点,特别是在清明节期间,来金钟山寻奇探圣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4

    莲塘境内龙蛇般穿行的硬底化道路,吻合内洞大道纵横贯穿新兴新八景之“古塔生晖”内洞三庙口。被称为“内外天堂”农耕两大文明之分野于此天然分界。……美丽的天堂,美丽在传说中;神奇的内洞,神奇在神话中。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在回忆录里称这里“群山环抱中有两区平地,田土丰美,当地人呼之为‘内外天堂’。”

    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的香火几千年如缕不息绵延,自北向南流的那条内洞河流,发源于莲塘后龙巍巍大山“朝仙椅顶”之大山脉瀑布,汇高山之水流经内洞河,汇合新兴江流入西江出大海。

    波光潋滟的内洞河,给一河两岸的大地平添几分灵气,浇灌出内洞的秀丽风情,给万物带来生机,成为生命之源,孕育着世世代代的内洞子民,更孕育出两省长、九统领。

    广东十大名穴“观音坐莲”——内洞莲塘村梁姓始祖葬的龙真穴——就在内洞的北峰荔枝脊大山。此山乃从广西梅花顶发脉经望君顶、大田顶,一路屈曲起伏而來,穿田过峽,在罗阳跌断冲起大云雾山,开肩展开紫罗大帐,中穿出梧桐木枝,结木节萌芽穴,內堂平铺如仰掌,唇广开,余气再摆落山下,左右兄弟龙虎兜收止截余气,外形更酷似一朵莲花,结花蕊穴,案后化阳结莲塘村,故亦叫作“观音坐莲”,梁氏开族宗祠堂亦选于此。也有前辈称作蟹地,左右开蚶,穴结蟹口,对面山头观之,亦甚相似。

    正是:千里来龙,气象万千。点得正穴,便能发福。

    前山下大明堂是內洞乡,内洞有十多条村,如一个很大之聚宝盆,堂內能容千军万马,大局水口紧密。

    经云:明堂能容万马,水口不过一舟。水口处建有一文昌塔(宝宁塔)镇守,左方有令旗出阵旗,右方有鼓有马罗列。《雪心赋》云:“左旗右鼓,武将兵权,前障后屏,文臣宰辅。局有威武之势,必应出武将兵权。”正是此穴之描述也。

    从“观音坐莲”下面的帐台处一览内洞的全景,北高南低,村与村之间连成一片,大小楼房,错落有致,彷佛一个山中城市,内洞从古到今确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不久前在禹岗村发现的十多个溶洞,据说若把这些溶洞连起来,用两天的时间也走不完。市、县、镇都曾派人勘察,《南方日报、》《云浮日报》等报刊也作过专题报道。这是一处有待开发的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宝贵旅游资源。

    进入外天堂的内洞三庙口,当年在此兴建的“三公庙”还依稀可见。三庙口因建有“三公庙”而得名,这里供奉着三国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内洞人祈祷“三公”把住内洞的门户,保一方平安。可惜“三公庙”毁于民国九年的军阀混战,现只剩下一些断墙残壁。

    三庙口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三庙口前面,是一座在建中的牌坊和牌坊广场。

    在建中的牌坊,气势恢宏,富有现代气派。记不得那一位大师曾经说过:牌坊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灵魂,标志性建筑。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曾诞生过二个省长、九个统领而蜚声中华大地的神奇内洞而言,也有一座牌坊,叫贞节牌坊,解放初期毁掉。贞节牌坊毁掉后,40年弹指一挥间,太平盛世,内洞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但昔日曾出将军、出省长的天堂内洞,似乎已今不如昔,无一人能够超越过去,官至副厅级的寥若晨星。直到九十年代第八个金秋,不知是那一位颇有悟性的内洞人,悟出了“没有牌坊等于没有灵魂”之道。于是,在久发(即98)之年重新在此修建起一座牌坊,牌坊正中上书“内洞”二字。

    内洞牌坊重建起来后,春来秋去,转眼之间,10多年光阴又匆匆而过,正处、副厅级干部相继出现,希望之星(官)冉冉升起……

    进入21世纪后,重建于98年的内洞牌坊,也许已落后于形势;也许不够气势,不够恢宏;也许与其它地方的牌坊大同小异;也许未能体现出内洞与众不同的精神与人文历史……。

    于是,龙年期间,这里崛起了一座在建牌坊。

    作为内洞其中一员的梁仕容先生,对内洞在建牌坊非常关心,并受父老乡亲所托,寻找最好的书法家为牌坊题词,为牌坊锦上添花。尽管梁仕容先生几经周折,如愿携得著名书法家的墨宝归,但是,有人却突发奇想,提出“请省长题字更好”,其意不言而喻。

    往前不远处,便是内洞的标志性建筑——宝宁塔(俗称内洞三庙口花塔)。

    标志性建筑,作为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设施,已成为了反映一个地方、反映一座城市文化水平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凸显一个地方或一座城市个性与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对提升一个地方或一座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当人们想起美国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就会想到自由女神;想起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就会想到巴黎铁塔……

    标志性建筑,不仅是公共艺术,更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内洞的标志性建筑——三庙口花塔,不仅具有独创性、地域性,更体现出了一种地方品质,地方风貌,甚至浓缩了一种时代精神与历史文化。那种磅礴,那种大气,那种恢宏,远比“鸽子”满天飞,“母子情深”到处有,漠视本土文化,视西方标志性建筑为时尚的雷同更有象征性、艺术性、标志性!

    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座城市,都是以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的。

    相传,这座巍然屹立在天堂内洞三庙口的标志性建筑——宝宁塔,是清朝内洞莲塘村一名叫梁鄂仪先生发动内洞乡民所建。梁鄂仪先生在乾隆年间任广东布政司,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善长人翁。宝宁塔位于天堂镇内洞盆地的出口,处三庙口两山嘴间的中点。塔高24米,壁厚1.45米,八角七层,始建于清朝乾隆19年间,是县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塔,为新兴县新八景之“古塔春晖”。据当地上了年纪的人说,宝宁塔能逐年逐层自动翻新,一旦全新又兆人杰地灵。

    四面高山相环,中间千里沃野的内洞,自古农业发达,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为内洞送来了勃勃生机。曾有一文人雅士春游到此,触景生情,留下了生花妙笔,至今被天堂人奉为佳作,广为传颂:

    广袤的内洞田野,春秧夏稻秋果冬菜,一片繁荣景象。尤其在春天,春风悠悠,细雨蒙蒙,春水满田,燕子斜飞,黄莺的歌儿清脆入耳。登临古塔,放眼远望,山花灿烂,树叶新绿;田间农夫耕作,机器隆隆;远处忽传几声布谷、古意新韵。一派春意盎然,令人心情舒畅,陶醉满怀。

    宝宁塔还与李家大屋一垌相望。李家大屋主人为民国时广东省长李耀汉,大屋面积之大,建筑之牢固,为新兴县内仅有。

    5

    再美的神话,只不过是一种传说。

    真正的奇迹就在于创造。敢于创造奇迹,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就要克服无数的困难!

    困难就是成功的试金石。没有困难,根本算不上挑战。

    2012年金秋,“建设名镇名村”的号角响彻南粤大地。天党镇委、镇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提出了发挥杰出乡贤在建设名镇名村的独特作用。于是,梁仕容先生又一次荣归故里,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莲塘村委乡贤理事会理事长、村长。梁仕容先生又开始奔忙起来。

    成功在于决策,奇迹在于创造。

    在莲塘村委办公楼,梁仕容先生亢奋地把名村建设规划向前来调研的市、县、镇领导作介绍:

    一要按照县委副书记梁国华提出的“以优秀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掘莲塘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建立名村名人诗书画艺苑等文化场所,把将军故里发扬光大,使传统优秀文化之与将军故里成为文武双全之名村,相得益彰。

    二要建设一条通往村烧炮地(即每年正月十三烧大炮的场地)硬底化莲塘炮会大道。

    三要进一步美化村容村貌,方便群众出行。建设一条足够整个莲塘村硬底化排水灌溉渠。水渠采取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明渠是露天部分,水渠底部铺满鹅卵石,水质清澈,流水潺潺,体现莲塘村山清水秀之美;在途经房屋门口之处使用暗渠,使村民出入方便安全。

    四要建一个具有现代化的有机肥料厂,将莲塘村委乃至整个内洞等地的垃圾进行回收,生产制造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五要发展生态旅游。有效利用好莲塘拥有将军故里、观音坐莲、大型溶洞群等名胜古迹和原生态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引进外资兴建莲塘旅游度假区,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六要利用原有的山、水、林、路,以增进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把莲塘村打造成为“村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生态文明”的美丽莲塘村。

    好听完介绍,领导们赞赏有加,认为这是一幅“美丽莲塘村居图”。

    踏潮头扬帆起航,乘长风抢占先机。莲塘村在开展名村建设中,人们经常看到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伟鹏,县委副书记梁国华,县委常委刘涛,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肖志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启雄,副县长何炳友、罗耀东、冀春宇,政协副主席谷伟等领导和天堂镇委书记伍树全、镇长陈国仟以及县直相关部门领导顶烈日,冒寒风冷雨,风里来,雨里去,深入到莲塘村察看名村建设,详细了解发展规划,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及“乡贤”对工程概况、规划走向、工作进展等情况和遇到的困难......

    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人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在闪光!

    莲塘村在“建设将军名村”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与改造相结合,有效利用原有的山、水、林、路,以努力增进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努力打造“村中有山、山中有水、绿树花香、山水相映”的生态文明村。

    理解,任何时候都是真情的呼唤,心灵的慰籍。没有理解就没有支持。没有支持就没有鼎力相助和默契的配合。不可回避的事实谁都不能否定。在名村建设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与阻挠。

    名村建设之初,需要拆迁一些房屋,占用一些宅基地。

    最初,也只有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扩建村道沿线需要拆迁的乡亲硬是不让拆屋。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屋是什么?那是家啊!天大地大,比不过自己的家大!家就是温暖的归宿,家就是避风的港湾!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那个窝窝。鸟有鸟窝,人有居所。谁都不可侵犯!事实就是如此。事实就这么简单。无论任何一项事业,任何一项工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幸福!

    建设名村不正是如此吗?如此的史无前例,如此的壮观!即便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都会成为动人的情节,感人的故事,美妙的插曲。

    然而,最初的日子里,有些群众终究还是不能理解的,就在村委干部耐心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时,就在他们拿着喇叭向沿线的村民喊话时,有些人还在愤然地责备着,骂骂咧咧地指点着……后来,甚至还有些人推推搡搡,似乎要揍他们呢……

    那天,恰逢是阴天。恰逢有雷电。全村的乡亲们来了,不由分说,有的竟然固执地躺倒在现场上。

    ......终于,乡亲们在梁仕容先生和镇、村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解下终于明白了建设名村的道理。乡亲们异口同声说:“我们这是做什么呀,真是犯糊涂啦!咱们可不能给建设名村添乱啊!这么大的工程,投资么大,他们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咱老百姓,为了咱村的发展和建设吗?即使咱们牺牲一点又算得了什么!走走……”

    蓦然间,乡亲们感到了一种愧疚,从未有过的自责,相互搀扶着,蹒跚着,到底撤离了现场。

    此刻,所有在场的人全都长长地舒了口气,相互注视着,有多少话要说,却再也说不出来了。望着乡亲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所有在场的人全都感动了。

    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哪!他们为一时的冲动而愧疚,而自责。这是多么朴素的品质与思想。这种朴素与善良,不正是建设名村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崇高的境界吗?静默中,梁仕容先生落泪了。

    当问及这些的时候,梁仕容先生说:“工作嘛,总得去开展,总得有人去做。受点委屈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得到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有时候,理解比什么都珍贵。”

    是啊,一个人被理解,那是一生的幸福。一项事业得到了理解和支持,那就是历史的馈赠,是永远的丰碑!

    于是,村民们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积极主动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名村建设,主动拆掉了那些阻碍名村建设的房屋,搬掉了那些阻碍名村建设的大石,砍掉了那些阻碍名村建设的果树……他们说:“只要是名村建设需要,我们让出土地,拆迁房屋,砍掉果树,心甘情愿。”

    多么善良的老百姓啊!多么真诚的话语!这不正是将军故里人民的胸怀吗?宽厚的那么朴实,朴实的那么感人!

    是啊,将军故里的老百姓,为了名村的建设,用他们的真情与大爱,无私与宽容,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他们的奉献精神,在“建设将军名村”中,越加的波澜壮阔,越加的豪情壮志!莲塘,因“建设将军名村”而骄傲;因“建设将军名村”而自豪!

    是啊,莲塘在“建设将军名村”中,融入的是一种精神,弘扬的是一种奉献,贯穿的是一种理念!

    这一切的一切,投入的不仅仅是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是心血、是汗水、是智慧、是真情、是大爱……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