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铁血魏晋南北朝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燃烧的岛洲(四)

第一百六十七章 燃烧的岛洲(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上回说道元英不顾北魏帝国朝堂上下的劝阻,坚决不愿意撤兵,誓要将战旗插上钟离城头。这边元英继续组织攻城,南梁守将昌义之见招拆招继续苦苦支撑暂且不表,我们将目光转到韦睿率领的北上增援钟离的南梁豫州兵团这支滚滚洪流上来。

    史书记载,公元507年春2月,见钟离战场打得如此焦灼,南梁皇帝萧衍急令韦睿带领驻守在合肥的豫州兵团迅速北上,支援昌义之和曹景宗。韦睿接到诏书,立即率军出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合肥取最近的线路,穿越阴陵的沼泽地带,迅速向钟离挺进。见韦睿如此迅猛的进军,连豫州兵团的将军们都觉的心惊,他们忌惮于北魏铁骑惯用的“围点打援”的战术,建议韦睿放慢速度,边侦查边前进。而韦睿却他们说:“钟离城危在旦夕,据我所知,守军现在都挖掘地窖居住,背负着门板去取水。这种状况,即便我们飞车奔马的去支援,我都害怕来不及,又怎可以故意放慢速度?索虏那套小儿科的战术全在我预料之中,大家直管向前,不必担心!”

    我们说众将的建议不无道理,那为什么韦睿如此托大,他难道忘记当年义阳战役,就是因为马仙琕增援时过于突前,于是被元英“围点打援”包了饺子,从而丧师辱国的故事了吗?面对北魏军名将元英,韦睿心中难道就不掂量掂量“魏军铁骑”的分量?其实我想以下几点才是韦睿敢于“急进”的考虑吧。

    第一、南梁军虽然刚刚经历“洛口之败”,五万士卒被杀,但我们上文书曾经说过,南梁军只是“被击溃”而不是“被歼灭”,被杀的五万士卒都是来不及逃跑的老弱病残,并不是精锐。而且史书记载,在撤退过程中,韦睿的豫州兵团组织得力,并未受到巨大打击。于是经过几个月的休整,韦睿心中清楚自己的豫州兵团元气还在,而这一点元英在北魏的“洛口大捷”的光环之下未必知晓。

    第二、去年的北伐正是因为南梁军摊上个“猪一样的统帅”萧宏,才导致了“洛口之败”,这使得之前在中线北伐打得顺风顺水的豫州兵团上下“心中都憋了一口气”,有一种“再来打过,再和北魏军较量一番”的士气在。“合肥的酒好喝,豫州的兵可用”,这不得不让韦睿信心倍增。而这种士气上的微妙变化,元英当然也很难知晓。

    第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围点打援”是建立在充分的侦查以及兵力重新部署的前提条件下的,这都需要时间。而韦睿知道,在第一第二点的迷雾之下,只要自己的豫州兵团能不顾一切的迅速北上,从而达到战役突然性,其实就没给元英留足重新部署围点打援的时间,那么也就不必担心会陷入到埋伏之中了。相反,如果犹犹豫豫磨蹭着前行,当元英侦得韦睿的兵力和动向,并且有充足时间进行兵力转运时,豫州兵团倒真是很有可能被“围点打援”了。

    第四、如今的钟离之战的曹景宗和韦睿两路来援,和当年的义阳之战的曹景宗和马仙琕两路来援,十分相似。不过当年在义阳战场,曹景宗迟疑不前,所以把突前的马仙琕“露了出来”,于是马仙琕被元英“围点打援”包了饺子在所难免。而如今曹景宗在钟离战场却一往无前,去年冬天还自动请战要抢占邵阳洲,虽然战败退守道人洲,不过精神可嘉,士气旺盛。所以,在曹景宗在道人洲跃跃欲试的威逼对峙下,在昌义之在钟离城坚如磐石的守卫下,元英就算得知韦睿来援,也未必分得出精兵铁骑南下来“打援”。

    第五、史书记载韦睿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并且从阴陵的“沼泽”地带通过。我们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正是由于1-2月份淮南地区大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并不适合北方骑兵的机动作战,而韦睿北上增援路线上的“山、水、沼泽”等元素却无形中为豫州兵团提供了一层保护(这也有可能是韦睿故意为之),即便元英南下打援,韦睿也可以“据险而守”,和元英缠斗一番,就算和元英打成僵持局面,战略上也吸引了魏军兵力,可以大大减轻钟离方向的压力,同时为曹景宗从水路解钟离之围贡献力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全盘考量,钟离是南梁淮河防线上不能丢失的重中之重的一个军事重镇,目前魏军已经占领寿阳,甚至一度曾占据了合肥,但寿阳地势低洼,合肥比邻巢湖,只要南梁能稳守钟离这个险要之地,就留有反击寿阳和合肥的后手。相反,如果钟离丢失,南梁帝国将完全失去淮河屏障,寿阳和钟离作为合肥地区的藩篱作用将完全被消弭殆尽,“唇亡齿寒”,接下来合肥地区也很难独存。而一旦魏军在“寿阳-钟离-合肥”这个三角区域站稳脚跟,则随时可以通过长江最浅的渡口“采石渡”过江(参见“新隆中对”),威胁南梁首都建康,而这一态势是南梁当局绝对不愿意见到的。为将者就要有大局观,所以就算前五点优势都不存在,南朝名将韦睿也会不顾一切的挥师北上,和元英“亮剑”的。

    不过我们说战场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尽管我们分析了南梁豫州兵团快速北上增援有众多有利条件,但作为主帅的韦睿在众将建议“缓进”的嘈杂声中,在有可能掉入元英包围圈的风险之中,毅然决然的命令全军快速进兵,还是展现了韦睿“大勇”的气概。史载韦睿虽为战将,却有当时贵族名仕之风范,时常作儒生打扮,即使是临阵交锋,也穿宽松的官服乘车而行,手执白角如意来指挥作战,真真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活脱脱一个老年版的“周公瑾”。不过“勇气”从来和什么穿戴什么外表没有必然联系,膀大腰圆,身材魁梧只能称之为“有力”,而只有内心强大,敢于逢敌亮剑,才能称之为“有勇”。很明显“有勇”比“有力”更加难能可贵。

    不知是不是韦睿的勇气和智慧也打动了上天,运气的天平也偏向了南梁帝国的豫州兵团。史载韦睿沿途完全没有受到阻击,只用了10天时间,就赶到了钟离战场,和曹景宗胜利会师。从地图上看,合肥市到凤阳县的直线距离在130公里左右(在没有高速路的古代,翻山越岭实际走的距离要大大多于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以重装步兵为主的韦睿豫州兵团携带辎重在“山、水、沼泽”之间只用10天就赶到战场,确实是神速了。

    不过虽然韦睿豫州兵团的参战让元英大吃一惊,但元英毕竟还有二十万帝国精锐在手,曹景宗、韦睿、昌义之三方兵力加一起也就只和元英兵力相当,最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钟离之战究竟要如何发展呢?咱们下回再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