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黑红尘子在北宋 > 第293章 年三十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作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一般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选择晴朗无风的夜晚,一人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另一人用酒精将脱脂棉浸透后点燃,直到双手感到孔明灯有上升之势,即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便徐徐飞起,上升高度可达1000米左右。

    放手后的孔明灯受到重力和浮力两个力作用。燃料燃烧,灯内空气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灯内的气体体积变大,从而使密度减小,并有部分气体从灯底部流出,导致孔明灯整体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时,孔明灯就会上升。

    孔明灯之制作方法简单,但升空时受到场地与天候之影响较大。风大时易将灯体吹斜而使灯体烧毁,下雨时易将灯体淋湿而无法放飞,因此最好走在无风的时候施放。

    放孔明灯是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中国许多地区至今都有这个节日习俗海南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孔明灯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灯”与“添丁”谐音,男孩家拿着写有吉祥词语的公灯、人丁灯、首牌灯、花篮灯、鲤鱼灯、珍古灯等各式花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敲锣打鼓,绕村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放天灯时,给碎布浇上油,桶口朝下,点燃油布后,整个纸桶就会被热气充满,家家的天灯如同热气球一样冉冉上升,带上你的祝福与心愿,飘上夜空。

    客家风俗,也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盏孔明灯都代表着一个出生的婴儿。

    孔明灯有大有小,大的直径2米有余。它用竹篾扎架,裱糊上柔韧的竹麻纸,刷上桐油。灯笼底部的横架上,用铁丝捆扎了沾满豆油的布团。飘飞孔明灯时,先点燃布团,灯笼内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一撒手,孔明灯便冉冉飘升,宛如一盏明灯闪烁于初春的夜空。

    台湾:农历新年的元宵灯节将至,为庆祝佳节,台北平溪人夜晚放飞成串的孔明灯,引来众多观者驻足。

    ……

    此时大宋营里为什么要放这个孔明灯,也就是为了互相报平安。因为那会儿的人们还没有什么手机,无线通讯设备,也没有电话,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而信鸽也不能放——一旦让大辽将士们用箭射下来信鸽的话。就会暴露大宋的行迹,那不就是太危险了吗?此时大宋的将士们正在大破天门阵,而兵力在三处分散着呢,没有其他的办法互相通风报信,只好用这种方法来互相通报自己的情况,互相祝福节日安好。

    而那些孔明灯的颜色,就是表平安的方式,各种颜色,又有各种颜色的意思。而今夜,这里的人们放的全是红灯!配合着满营房的各个营房门口的红灯轮,很是漂亮。

    看着那孔明灯慢慢飘的好远,人们都仰头观看,也看着周围各阵的灯,人们都在暗暗喜欢了起来。

    皇太子和杨元帅他们继续走进第二个军营后,刚刚一阵高兴地欢呼后,天上的孔明灯就被大辽的人射掉一个,那灯在空中,被二雷子炸了个粉碎。

    众人都吃惊地,眼巴巴地看着那孔明灯慢慢落了下来。

    而经验丰富的呼延赞老将军的心里就咯噔一下:“嗯?难道今晚有事?”

    但是呼延赞老将军到底是老将军,他此时并没有说什么。

    其他人也没有在意,但是当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孔明灯被大辽人射下来的时候,杨五郎已经警觉了,他看看呼延赞老将军,呼延赞老将军也看看他,二人做了个手势都没有说什么,但是二人跑出众将士的圈子,专门去看天上的孔明灯去了。!

    等第五个孔明灯被人家射下来的时候,杨五郎就立马回来给杨元帅悄悄耳语说了:“六弟,今晚辽营要偷营!而且冲着的就是这里!”

    杨元帅吃惊不小,急忙点头:“嗯,我知道了!”

    此时的天空上,那些孔明灯慢慢地都飞远了。

    大宋的主营寨里的佘老太君放起了一个特好看的孔明灯,她是在提醒杨元帅这里的将士们,注意辽营动静,防止人家偷营。

    但是,这个灯也被人家大辽的人给射了下来!顿时。这里额人们都紧张了起来。

    因为这一系列的信号,只有佘老太君、穆羽、呼延赞、聂铁和杨五郎,杨元帅几个人知道,这是五六十年前的一个口头约定,很多人早已经淡忘记了,犹如皇太子他们那些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但是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心里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杨四郎却是从母亲佘老太君讲的故事里面知道的。今日他想救弟弟,实在没有办法,突然想起了今天的除夕夜,都在放炮,正好借机给六弟报个信,但是他不知道,他的小师弟,哪位大宋的皇太子也在这里!

    大宋的营盘里,因为杨元帅已经知道人家要来偷营,而且因为佘老太君送来的那个最大最漂亮的那个孔明灯被射下来,那就是大辽是冲着这里最大的人物来暗杀的。可是此时因为大宋的皇太子在这里,所以杨元帅就认为,一定是大辽知道了大宋的皇太子来到了这里来了,所以是来暗杀这位皇太子的!不光是他,就是呼延赞、杨五郎和呼延丕显和岳胜也是分析一番后,都觉得大辽兵是冲着大宋的皇太子来的,所以,都给皇太子安顿了,让他不要出去。皇太子那里肯依啊?呼延赞不依不饶地,命令皇太子和他侍卫们都换上了士兵的便服,把他们藏到自己的那一片军营里面去了,他就和他的那些道人们,就潜伏在了大宋营盘里的暗处,一个离杨元帅的大营有个两里地的地方,哪里避风,原先的大辽营房,基本上还完整着呢,他们到哪里轮流休息去了。呼延赞专门安排人在他四周围警戒,杨五郎也带着人,亲自在远处看着他的周围;原本杨元帅的亲兵里有暗哨,这会儿都安顿到皇太子周围去了。而皇太子心里虽然不以为然,但是盛情难却,只得由了杨元帅,呼延赞老将军他们的安排。而皇太子的侍卫们,更小心了。

    但是这位皇太子和他的红尘子师傅商议,又跟呼延赞老将军商议:只怕是大辽人是冲着杨元帅来的呢!因为皇太子来此,大宋的营里人们并没有几个人知道啊,除非哪里又有了大辽的奸细,但是看看四周围并没有可疑的人啊!呼延赞也觉得有些道理。

    看看呼老将军同意了,皇太子就安顿自己的侍卫们,要注意杨元帅的大帐周围的动静!

    众人领旨了。

    不过他们这样紧张,可是面对这各个营里的将士们,依旧是一阵的寒暄。而后,杨元帅他们急忙回到了杨元帅的大帐里去了。他们又都聚在杨元帅的大帐了看那飞火阵的图纸!

    ……

    也因为知道大辽兵要来偷袭,杨元帅和他的将军们,打发出来的巡逻的士兵很多,但是他们并不都互相认识——全凭着口令互相打招呼。

    而且因为呼延赞的十万人马,杨元帅的五万人们,来自四面八方,为首的将军们互相认识的也就只有几位,其他的将军和士兵们却并不互相认识。而且过去闻味道可以辨别出来,可是这会儿,大宋营里的将士们这边也吃的都是羊肉,也就是说宋兵身上也有了羊膻味,所以已经分不出来了——其实仔细分辩也可以分出来,但是人们毕竟互相生疏,而且各地来的,连语言都并不互相能听懂,所以那些味道也就分不清楚了,所以就被萧微明他们几个钻了空子!

    因为呼延赞部队里跟多士兵没有见过杨元帅,这会儿过年呢,又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这些呼家将的士兵们,刚才也没有看到杨元帅,这会儿都成群结队的一批一批地来到大营帐跟前,想看看杨元帅是什么模样。其实此时的皇太子、杨五郎、岳胜他们几位就在杨元帅的大帐里面,但是士兵们并不知道皇太子也在这里,所以也就根本没有在意其他人。

    而大宋的士兵们的的铠甲头盔是统一的,根本分别不出是那个部队的。而那位萧微明和他的手下,十个人就隐藏在这群呼家将的士兵里面。因为杨元帅的杨家将站在四周围警戒呢,但是萧微明他们站在呼延赞的部队里面,杨家将以为他们是呼家将的人,而呼家将的士兵又以为他们是杨家将呢,也并没有在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