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黑红尘子在北宋 > 第340章 太极阵彦道长丧生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几个道人跟着萧道长劫持何常歌的道人们的武功,就是相当的厉害,但是却都不会轻功。而萧道长自己的轻功很好,而这里的彦道长手下的二百道人里面,也有不少道人会轻功,只是有个高低之分。

    这些道人,虽然不会轻功,但是内家功夫都是上乘的。他们许多也是萧道长的徒儿,因为萧道长没有在家,所以都跟着彦道长在这里守阵。

    其实整个燕北道观里的出家弟子,也就不到三百人,俗家弟子,不计其数。可是要比林道长的西云山道观大得多。西云山道观满打满算,加上俗家弟子,才不过一百来人,所以西云山道观是个小道观。而大宋当时的道观庙宇多得很呢,小的只有三四个人,也有大的道观里面建筑恢弘大气,里面的道人,人数甚至要超过四五百之多。但是他们都离边关很远了。相对安静许多。而西云山离得的大辽太近了,李道长和林道长又是个热心肠人,对于边关的事情关注的多,所以准备的也就多。所以林道长手下这些道人的武功很多都很不错的,尤其那个四尘子,那可是江湖上有名的很呢。

    而燕北道观的观主萧道长最得力的,最有名的徒儿,就是金龙太子、李驸马、韩真子和胡真子等人。其他人都是后来的,年轻的。因为萧道长不在家,被彦道长一忽悠,就跟着萧道长跑了。而他的那几位得力的徒儿,这会儿也在刀尖上跳舞着呢。

    李驸马被萧太后撵回了燕北道观,回去后立马把在道观里面的剩余的道人查了查,还有二十来个人,当然都是老幼病残,其实都是萧道长收养的,没有生活能力的人,他们就跟着萧道长出家,在这里修道。他们看看李驸马回来了,当然高兴。他们可不管前边的战况如何,他们只管道观里的大门和安全。而武艺高强的李驸马回来,等于给他们装了胆!

    李驸马就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了,排班看大门,给三清上香。而李驸马自己此时,便这里,在每天功课以后,就给萧道长抄写经文。

    ……

    而此时,萧道长的徒儿,最难过的是谁啊?韩真子!就是那位先皇的侍卫。因为他亲眼看见的先皇的死,看到了韩德让的阴险可怕,可是又亲眼看到萧太后又是那么信任韩德让。

    韩真子是韩德让的族里的侄儿,十八岁,被先皇看上后,留在身边当了侍卫,他多先皇是忠心耿耿,但是就在他当侍卫后一年多的时间,他亲眼看见了自己的叔叔暗杀了先皇,先皇死的时候,其他侍卫还都在身边,看着先皇中箭后,痛苦而死,恨的要杀韩德让,却被韩德让说成是大宋的将士暗杀的先皇。而那会儿的韩真子偏偏不在场,却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切,他想扑过来,杀了那个韩德让,但是韩德让的喊声震住了他:是那边大宋的人,是他们射箭……杀的……

    先皇的遗体运回了大都,萧太后带着独子,接住了灵柩,嚎啕大哭啊!

    而韩德让拉着萧太后的手,依旧在喊:“是大宋的人,杀了我们,我们的先皇!我们要报仇啊!”

    韩真子看清楚了自己的叔叔的歹毒,心中害怕起来,他再三思量以后,立马跑去跪倒在萧道长的面前,出家了,所以大都为先皇设立灵堂的时候,韩真子已经是道人打扮了。

    先皇安葬以后,做贼心虚的韩德让得寸进尺,把韩真子的一群朋友——先皇的侍卫们一个个地都杀了——明明知道是死在了韩德让之手,却又苦苦地找不到任何证据。直到今日,自己才明白,原来就是中了彦道长自己制的那个毒,而随后韩德让赐给了那些侍卫们酒宴——想起了当年就是那位彦道长很热情地把那几位侍卫请到道观里面宽待,询问先皇的情况,又是给他们倒茶,又是给他们喝水,多么的热情。

    而后,韩德让就给他们赐了酒宴,就在他们回去后三四天后,就全部陆续死了,死还找不到原因,家里人只能说是吃了什么坏肉,死了的——草原上的夏天,经常因为有人吃了不干净的肉而丧生,所以人们也不为怪了。而他们的家里,韩德让还给予了很多的赐赏,家里人还千恩万谢的,直磕头呢!

    而自从出家后的韩真子,一直回避着韩德让,就没有到彦道长哪里去吃茶,所以他没有事情!而因为他是韩德让的人侄儿,又是出家人,韩德让也没有起疑心。

    自从知道自己的朋友们死的原因后,韩真子心里的那个恨,几乎盖住了一切,他想就让那个韩德让就那么自己把自己毒死了!但是,大宋的人们还在救他!韩真子他也知道,大宋的太子救韩德让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开当年的那个迷!可是韩真子心里的恨,让他自己夜不成寐。

    此时的韩真子在哪里,就在萧太后的军帐周围。因为萧太后特别的信任他,所以一直把他作为机动人,四处去巡逻,四处去看护自己的儿子,外孙。此时把他直接安排在自己的军帐外面,看护着自己的那一万人马。所以此时的韩真子在萧太后的军帐外面,看管理者那些兵马,看看那些兵马训练有素,韩真子知道是李驸马训练出来的,十分敬佩。

    对于萧太后把李驸马赶走的事情,韩真子却另有想法,那就是,李驸马不走,有些事情,还真不好办了!而且李驸马很可能被夹在了中间,左右为难,甚至殃及李驸马自己的生命。

    韩真子他并不知道李驸马的真实身份,虽然这么多年,都是萧道长的徒儿,但是他跟李驸马没有太多的接触,见面都是很有礼貌的师哥师兄打个招呼就罢了,他们互相回避着对方,但是韩真子终于发现李驸马不仅仅是和蔼可亲,为人善良,更重要的是他很有心计,一直在寻找先皇的死因,而韩真子一直是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地在活动,他们都需要人支持。

    韩真子因为是单枪匹马,他甚至不惜向大宋泄露大辽要劫持他们的粮草的机密行动,因为他知道老劫持粮草的将军,都是韩德让的心腹,韩真子就是想用这个手段,来消减韩德让的力量。当然也赢得了大宋太子的几次眷顾。但是,他毕竟是孤独的,力量太单薄了。而李驸马其实也需要人的支持。尤其是在天门阵里面,逐渐看清了双方的阵线,所以韩真子才觉得李驸马可以信赖,他才向李驸马摊了牌,揭出了当年韩德让的那个弥天大谎!他支持李驸马到大宋去看病,其实他也知道,李驸马原本是宋将,或许能得到那边太子的帮助,清查当年的事情!还先皇的冤死之真相,为先皇雪冤。

    也许有人要问,当初把天门阵图送出去的,又是谁?当然是另有其人!二十多年前,被几次战争打的乱七八糟的情况下,许多大宋的兵将,也流落在了大辽,也有拜了萧道长出家的道人。

    在哪里,他们看到了重伤慢慢痊愈后的杨家四公子,却又不敢相认。他们也就一直没有互相认识,而且李驸马也认出了他们,心中感慨,也不点破。大家都在这里出家,有什么不好的?更何况,道家的规定,也就是有名的三不问的规矩:一不问年龄,二不问俗事,三不问功力。不问年龄是因为道士修的是长生,禁忌言寿;俗事是指家庭、籍贯、俗名等,只要拜了老君,就是同门师兄弟弟子,以前的事情一概不提了。除非他自己说出这些事情来。

    但是有那么一位道人,原来是杨令公的年轻的马夫,杨令公被俘以后,他也流落在了辽帮,无奈何地出了家,早胡真子他们几年就拜了萧道长为师了。他和李驸马当然认识,但是在这里如此状况下,一直互相不大说话。

    可是李驸马设计了天门阵以后,绘下天门阵图以后,又临摹了一份,就寻觅人能送到大宋京城的皇上手里去,但是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李驸马也知道自己周围,不知道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而且大宋皇上跟前也有大辽的奸细,一旦被发现,不但自己要被杀了,还会害死很多人的性命的。所以他也不敢轻易妄动。

    忽然,有那么一天,李驸马终于从萧道长哪里打探到了,萧道长要在大宋收一名弟子,也就是玉龙太子,其实就是大宋的皇子,将来必然是大宋的太子!那会儿大宋的人还不知道皇上的那位皇子在哪里呢,而那位萧道长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安顿自己的弟子,金龙太子和玉龙太子见面不能打架了。

    心中宽慰许多了的李驸马,当机立断,要寻找一位可靠的人去送信,他就找到了自己父亲的那个马夫,给他安顿了:“去寻找呼延赞!”

    万里关山,烽火血雨,征袍红染,骨寒刀霜,绿阴红雨,生死茫茫!

    荏苒岁月,覆盖过往,白驹过隙,衷肠思量,匆匆铸成,一抹哀伤!

    长歌当哭,云烟凄凉,红尘万里,诺言一江,谁泪将尽,天老地荒?

    缘聚缘散,红颜菊黄,姻缘流水,添雪双鬓,芳华刹那,一道苍茫!

    十年悲苦,心底秋凉,难付一笑,愁断衷肠。无期绵绵,夜路长长!

    愁恨不尽,孤灯难亮。紫宸宫阙,一路芬芳。断肠人苦,沧海田桑。

    ……

    肠已断,欲离未忍,泪难收,无言自零。

    空留恋,天涯海角,只在须臾顷你宋衣才换皮裘,快着归鞭,却难回程。

    十里风沙,留恋着着他国娉婷。

    不念我芙蓉帐冷,也思亲桑榆暮景。

    咳,我频嘱付,知你记否?空自语惺惺。

    你宽心须待等,我肯恋花柳,甘为萍梗?

    只怕万里关山,那更音信难凭。

    须听,我没奈何分情破爱,谁下得亏心短行?

    从今后,相思两处,一样泪盈盈。

    ……

    梦绕亲闱,愁深旅邸,那堪音信辽绝。

    凄楚情怀,怕逢凄楚时节。

    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

    哎呀呀,我的妻啊——守寒窗,一点孤灯,照人明灭。

    叹当年轻散轻别。

    叹玉箫声杳,庾楼明月。

    一段愁烦,翻成两下悲咽。

    枕边万点思亲泪,伴漏声到晓方彻。

    锁愁眉,慵临青镜,顿添华发。

    李驸马并且再三安顿他:“一定要把信递到呼延老将军本人的手里,才行!不能进杨家府,不能在边梁城里耽搁,不要到其他府里去!路上如果碰见萧道长的人,就说,回家里看看老母亲!”

    那位马夫满口答应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