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秦王太妃传 > 151 选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沈令嘉看来, 玉郎与月娘的亲事,本是相通的——都要捡着那不容易使人误会的门户去。

    如今这时候,皇帝年纪幼小,太后娘家又与她撕破了脸, 乃是后来世家已定、先帝大行之后才慢慢回温的,纵吕文则将前朝笼络得很好,也终究没有娘家得力来得舒心顺意。尤其玉郎乃是皇帝座前兄长,除去了一些微瑕之后, 实乃是竞争皇位的一个劲敌——当然,是在外人看来的, 个中内情, 吕、沈知之。

    但是三人成虎,尤其秦王就藩以后无诏不得回京,为防有变而已。万一小皇帝被谗言说得久了, 沈令嘉她们母子岂不是要危险?故此还是忠于吕氏的一党为上。

    与沈家通婚是不必想了,姑血不还家, 为生育故也, 中表不婚乃是多少年传下来的讲究,必定有其缘故。而吕氏在前朝有知遇之恩的不少, 真正说一路扶持上来的, 只有宋三才、茅南星等后来开了民间举荐贤才工程之后的才子名士而已。

    沈令嘉精挑细选,选中了一个她在听政时见过数次的屈世扬, 一个诗画双绝的项之龄, 一个以文章惊动海内、然而一直不得志、四十余岁才被选为官员的梁尔成。

    这三人中, 除了梁尔成年纪已有四十余岁了,另两个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且三人皆是深荷吕氏大恩,轻易不会变节的吕党。从这几家选些年轻俊秀的子女来配亲王与公主,想也使得了。

    她主意定了,也不给别人说,自指挥心腹往宫外收集了一回这三家的家风,果然各自不同,然而清正却是一样的:

    屈氏乃是大族,人口众多,因屈世扬如今做到了九卿,家里也有许多子弟在各处为些小官。沈令嘉倒不在乎他家贫富如何,然而家族一大,人口一多,就意味着事情也多,选几个懂事的女孩子来看看能否胜任亲王妃也就罢了,将公主嫁过去少不得要受些委屈。

    项翰林如今年不过刚刚及冠而已,蜀中富家子弟出身,年轻风流——当然只是诗文风流,人据说也生得俊,气度“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沈令嘉本来最看重他来做自己女婿,只是他这样名动天下的才子,自然早就有好岳父看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现在连孩子都有了。沈令嘉只得预备着看看他家有没有什么弟侄也有这样风度人品,但能有他七分,将月娘嫁过去也不枉了。

    梁家却人口最简单——不过一老妻,五子二女而已。他们家多年前逃难出来的,早把亲友都失散了,如今不过两三门亲家而已,旁的就寥寥了。梁尔成本人是个不苟言笑的君子,在外早有威名,本人持家也整肃,他夫人又是个女君子,在外家声倒是三家中最好的,以沈令嘉之意,只消这一家真正是守规矩的人家,没有亲友帮扶又如何?科举这样发达,读书考试就是了,将来座师、同窗、同年、同乡,多得是呢。

    最妙的是,屈、项两家都是富家,自然蓄了几个姬妾——官场上人情往来总要充脸面,梁家却是多年来只有一老妻的,就连他们家两个成了婚的儿子,如今也没有要纳妾的迹象。

    沈令嘉之心不由得渐渐偏向了梁家了。

    及至新帝登基之后第二年,改元建初,又过几个月,先帝孝满一年,沈令嘉便与韦凝光商议:“眼看着女儿越来越大,总得为她打算。”

    韦凝光道:“我原说将三娘嫁给孟家倒很好,只是太后对世家成见很深,恐不愿意呢。”

    沈令嘉便故作惊讶道:“孟家?他们家如今正等着公主出降呢。”

    韦凝光疑惑道:“什么?”

    沈令嘉道:“你不知道?他们家的门楣如今也败落了。”

    这是实话。孟家早年乃是天下世家魁首,他们家的子弟出门做官,不消科举,只要一说:“姓孟。”人人都敬着。那时节,纵有几个诗酒不羁的狂放子弟,或者贪花爱色的风流人物,人都说:“孟家的子弟,必是好的,不过不拘小节罢了。”自己就给他们圆过去。

    如今可不行了。世家早被先帝与当今太后铲除殆尽,不过剩下一二实干忠心之辈而已,就连孟家,那也是看着先孟太后的面才放过去的——自然,也有他们家当时声望极崇的缘故。

    然而吕文则不是蠢人,“打蛇不死反成仇”,那是沈令嘉,不是她,她是“斩草除根”,自世家之战之后便发动舆论,大谈世族鱼肉百姓之事,又说:“他们家的子弟,贤愚不肖皆能做官,占了百姓之利,害得百姓做官难了。”百姓自然纷纷唾弃之。

    更兼朝中众官员当时还有名门光环遮眼,如今见世族大势已去,谁还愿意沾这摊浑水?遂不再有偏向。而孟家那边佳子弟固然不少,不肖子孙也颇有一些,吕文则也不客气,报上来一个便撸一个,统统搞成白身,一来二去,则孟家官员既少,家声也颇有瑕疵了。

    韦凝光便有些发愁,道:“这可如何是好?”

    沈令嘉笑道:“我记着韦家老大人劳苦功高,怎地,连你母家这门楣也不配公主出降了么?”韦家当年虽然身为世家,但是一见先帝战胜便老实求饶,他们家又有许多干才,因此不过是打成白身从头开始而已,倒比许多丢了性命的好得多了。

    韦凝光也有些意动:“我原想过六娘的出路,倒好往韦家去,只是人又说姑血不还家。”

    沈令嘉道:“韦家那些子弟呢,难道两个好的也挑不出来了?他们家子孙若当真争气,你便把两个公主都舍与他们家又怎地?不过一个嫁本家,一个嫁表亲罢了,也不招眼。况且姑血不还家是说的血统太近之故,你只管将女儿嫁与远方亲戚里有本事的,只消血缘远了,自然无事。”说得韦凝光重又开颜。

    二人便往太后处请旨令臣下之妻女进宫参拜,说得很好听:“安定人心。”

    吕文则无奈道:“入宫便入宫,你们也老实些,说说实话不行么?与我还要扯这样借口。”一面果然发了太后懿旨。

    沈令嘉心知她是要盯着公主夫家的,也不客气,道:“咱们人少眼睛少,太后明断,方能替公主选个好夫家。”

    吕文则戏笑道:“则汝选王妃当如何?”

    沈令嘉笑道:“不过与王亲善而已。”

    吕文则道:“连门户、美丑、贤愚一概不挑了?”

    沈令嘉嫣然道:“我的儿子,眼光能差到哪里去?”

    遂议定以本月二十七,命妇入宫拜见之日选看臣子妻女。

    ·

    先帝后宫妃嫔们成分颇杂:有士族,有寒族,有民人,有宫人。其中生育过、得以封父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没甚建树,能选进宫来做妃嫔的本身也不是什么高门主枝,父母自然连入宫来看都没有办法。尤其如今妃嫔们都做了太妃,能入宫的母亲大多都是老人了,嫂子们好像又没有亲密到这个地步,命妇入宫的更加少了。

    是以太后召见命妇,还命带女儿的事就十分显眼,基本上该猜出来的,都猜出来了。

    二十七日,韦、沈、屈、项、梁、孟六家命妇入宫。

    座中韦、孟多年积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屈皆是高官之属,四家穿得就比较端庄,虽没什么大坨大坨的金银在头上,然而发间珠玉,点缀皆是精品。项是富户,虽不缺钱,然而入官场不过这几年的事,女眷们虽严妆丽饰,终究只是清闲富贵而已,比起前头几家来略显轻浮。

    梁家则荆钗布裙,有诰命的,穿礼服觐见,没那个福气的,只穿普通布衣,戴银、玉首饰而已,竟像个平民也似——这年头,平民是不许戴金、珍珠、翡翠等首饰的,民间只许用银玉两样。

    沈令嘉暗忖道:“若不是有意显耀家教,那就是真的有克己君子之风了。”

    六家都来行礼。

    吕文则笑道:“起罢。”沈家来的是凤小琬,这个是熟人了,吕、沈合作之后,见她比孟家的女眷还多些:“夫人前次说太夫人抱病,不知如今如何了?”说的是殷氏,因子封做了一品的太夫人。

    凤小琬谢了太后关怀,道:“阿家不过老病而已,年年将养,我们做子女的不敢怠慢。”

    吕文则赞道:“这方是知礼人家。”话题渐次便说到子女如何奉侍父母上头来:“未必非要割股入药、卧冰求鲤才算是孝顺,能日日侍奉不断,不敢有懈怠,也是孝顺了。”

    沈令嘉便接过话头来,道:“尤其女人家,在家养到十几二十岁便要出嫁,出了嫁,自然是以翁姑为重,父母且要放在后头了,似你们几个小孩子家,趁着在家时多服侍父母罢,离得远了便见不着了。”

    这是说的当今实情,倘若新妇侍翁姑不如父母孝顺,那是公认的不好。然而父女、母女亲缘如何能舍?因此许多妇人不过是待二者如一罢了,两个都不舍下。

    这便是考题了,倘若你做了新妇,侍翁姑较之于父母当如何?

    亲妈就在边上盯着,这题出得不可谓不刁钻,然而这几家都有为秦王选妃之预感,答得略轻了些翁姑,太妃难免要不悦。

    沈令嘉看她们不言,也不着急,眼光微微扫视众母面色。

    安静了数息,孟家的孩子便当先来回道:“太妃说得是,按晋时诏令,女子在家时罪按父母算,出嫁后罪按夫家算,这便是先代贤人所定万世不变之法了:此一身,前半生属父母,后半生属丈夫。”

    这是标准的贤妇人式回答了,若放在外头,这句话够让无数夫人们击节称赞的,然而沈令嘉只是挂着标准的微笑,一颔首,和声道:“你小小年纪,能懂得此理,可算是贤良了。”这回答好还是不好呢?她不说,孟家的夫人不过眼珠子一动罢了,还是那么端庄。

    她不说更多的是因为孟家自始至终就不在她结亲的名单上,更是因为不愿意后面的人照抄这份标准答案,遂把眼光放在凤小琬的长女身上:“阿绮怎不说话?”

    沈绮她也是见过许多回的,一贯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姑母,我能不能一辈子在父母身边服侍呢?”

    沈令嘉笑道:“你虽有这个孝心,然而世间岂有随便就来的老姑娘?多是有个缘故的,你忽然便要自誓不嫁,却不知没有子嗣孝顺更教你父母忧心呢。”

    沈绮便笑道:“那我便随着阿家来就是了。”凤小琬脸色微微一红,然而望着女儿的眼神依旧是心爱得意的。

    这话说得俏皮,然而也够机灵,横竖人怎样我也怎样,这是最聪明的做法,只是还是有些被她爹娘惯坏了的模样,随便就说出口了。沈令嘉暗叹一声:“还是年纪小。”你哪怕心里真是这么想的呢,面上照搬孟家的不就行了?这里坐着你亲姑妈,又不会为难你,偏要说个未来长辈如何的话,便显得浅薄了。

    好在还有一个孝行作弥补,这是百善之首,也不差了。

    项家的女儿也准备好了,可能是觉得沈绮方才应答不过尔尔给了她信心:“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曹大家曾说:‘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太后当年《女四德讲》亦曾说:‘能和能肃,齐家睦族。’可见女人嫁出来,就再没有娘家了,总以夫家兴旺为要。”

    这话可真是说到尽头了,纵世人都这么说,你做女儿的还能真不顾娘家了?韦凝光本还说项之龄是个才子,自他们家选女婿也不差,谁料到项家的女儿舔太后与秦王太妃舔得脸都快不要了,还“没有娘家”!说个“少回娘家”还能说是她贤惠懂事,直接就说“没有”,什么闺女!

    沈令嘉的眼睛也眯了起来,问项之龄之妻道:“安人年不过双十,当无这般大的女儿,想是小姑?”

    项家安人尴尬得脸色都变了:“此是从叔女,年幼无知,不慎顶撞太妃,请太妃恕罪。”

    沈令嘉笑道:“哪里就顶撞了,安人太小心了。”然而堂叔的女儿能带进宫来,可见与他们家是十分亲近的,这么亲近都不好好管束,还是不要带出来丢人了。

    吕文则也在心里给项家打了个大大的“差”字,心说年少的才子,果然不如年老的重臣得体,这个翰林只怕也不是什么有臣节的人,回头令沈令仪盯着些他才是。

    有了这位的倾情对比,底下三个人就答得一般般也可以了:

    韦氏女的说法如同孟氏女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来世家都是这般教法,只是她的说法又比孟氏女委婉柔顺些,想是本性所致;

    屈氏女答得就比较刚烈了,二者都要好好侍奉,但是不可有厚薄之分,那是乱家的根源,顶好是以一身侍奉两家四人,又隐约露出了些希望夫君也尊敬岳父岳母的意思,这才是保持家庭和睦的做法,如果这样还有长辈不满意,那就是自己的过错了;

    梁氏女最后才答,说得最短,却最耿直:“男人需侍奉岳父岳母不?”

    若按着挑媳妇的眼光来看,韦氏与屈氏都很好,然而若是按着挑女婿的眼光来看……沈令嘉果断道:“说得好,小娘子年少才高。”当即赐下红罗数匹。

    梁氏恭人忙谢道:“妾幼女一贯爱胡言些,蒙娘娘赐物,可替她添妆了。”

    她也不是故意的,长女已经出嫁了,幼女还在家里,虽定了亲,却有太后之命,只好带来,趁着秦王太妃还没说什么多的话,赶紧表明女儿是定了亲的,可不能悔婚。

    沈令嘉笑道:“原来已定亲了,佳期定在几时?”

    梁氏恭人答了,沈令嘉又笑道:“有此令妹,兄长们将妹子背出门的时候想也要不舍了。”

    梁氏恭人笑道:“娘娘说笑了,她两个兄长都在外地做官,另两个弟弟年纪更小,如今在家里的,只有一个三郎能背她出门罢了。”说着说着自己也反应过来了,难道?

    这话正中沈令嘉心事,沈令嘉笑道:“令郎想也是芝兰玉树一流人物,过几年给恭人添几个孙儿,更是兴旺之家了。”

    梁氏恭人亦试探着笑道:“犬子年幼无德,尚不知谁家大人肯将千金字与他哩。”

    沈令嘉又问了梁三郎功名,据说虽才十五,已是秀才了,欲待后年考秋闱去。

    沈令嘉颔首道:“夫人教子有方。”却不再多说什么了。

    一时待六家都退下去了,吕文则方与沈令嘉笑道:“就你手脚最快,定下了这样一家开明的好女婿。”

    沈令嘉笑而不言。

    韦凝光犹疑道:“那个梁氏女,似乎有些跳脱了?”

    吕文则解释道:“咱们这几位公主,别的不说,最出格的一样便是参与政事,虽说不过是两坊一处罢了,然而宫内又教授宫人读书、又发动太妃们讲学的,外间岂能不知道?如今时下风气,多是照着宋代时候来,哪怕前头那几位太长公主,当年出嫁时也被要求卑弱敬顺,这些个玩意儿,咱们家的女孩子如何忍得?因此梁氏那般要求男女一般做事,一般享福的反倒最合适了,换了别人家,勒令公主回家侍奉公婆抚育儿女,公主干是不干?倒为难了。”

    韦凝光叹道:“这般说,还是阿沈先知。”

    沈令嘉道:“韦氏与屈氏女答得不也很好么?也是名媛风范呢。”

    韦凝光才又高兴起来。

    ※※※※※※※※※※※※※※※※※※※※

    这一章引用了明代徐士俊在《妇德四箴》对“妇德”的描述:“为妇之道,在女己见。幽闲贞静,古人所羡。柔顺温恭,周旋室中。能和能肃,齐家睦族。二南风始,礼法备矣。”,还有一些班昭的言论。

    喜欢秦王太妃传请大家收藏:()秦王太妃传更新速度最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